當前報紙日期:  2020-02-21

請讀懂捐款老人們的善良

孫秀斌
2020-02-21

  自冠狀病毒新型肺炎在全國肆虐蔓延以來,全國人民可謂眾志成城,同舟共濟,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故事。首當其衝的是醫務工作者,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紛紛請纓,寫下了“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請戰書;緊隨其後的是物資供給,一輛輛滿載醫療器械、防護用品、蔬菜肉食,日夜兼程,緊急馳援;不能親臨一線的愛心人士,則積極籌措善款,購買疫區急需用品,把一個個大寫的愛字,佈滿華夏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整個中國,14億人民像一個緊緊攥攏的拳頭,奮起抗擊著兇殘的病毒。
  當我們為這些市隊省隊國家隊的大愛大義謳歌時,那些來自生活底層,甚至是拾荒老人的慷慨解囊,傾其所有式的捐款善舉,更是令人動容,感慨不已。讓我們細數一下這些老人的義舉吧:浙江一拾荒老人到社區捐款1萬元。留名:知恩者。網友心痛地說,這筆錢他得攢多長時間呵;重慶87歲獨居老人捐出畢生積蓄20萬元,這筆錢她攢了30多年;瀋陽賣爆米花的一位老人50年攢了2.5萬元,他全部捐給了醫院;山東日照68歲環衛工每月工資才五六百元,且自己還有基礎病要花錢吃藥,然而他在派出所扔下1.2萬元,紙條上寫有急轉武漢,然後轉身就走。這樣的老人還有很多很多。
  這些正能量的新聞獲得了不少網友的點贊,普遍認為老人們拿出畢生積蓄是品德高尚。然而也有不同的看法:“當這些頻繁的感動堆積在一起的時候,真的沒讓人感覺太溫暖,反而是一種酸楚在心中縈繞”,有的網友這樣發聲。甚至有的網友建議,媒體別再報導老人捐款,別再鼓勵老人獻愛心了。誠然,這些老人絶大多數都生活拮据,家境貧寒,讓他們把養老錢、活命錢,甚至是吃藥錢都一掏而空,實在是於心不忍,因為我們的國家並未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在這裡我想先不對老人們的捐獻予以讚揚和否定,而是探討一下這些老人為何會這樣做?
  我想這些老人之所以這樣做,一是他們都是心地善良的人,老子的“上善若水”思想,深深地植根於他們的心田;二是這些老人大都歷經風雨,人生坎坷,如今生活在太平盛世很滿足,挺幸福,因而希望國家能長久平安,繁榮昌盛,所以他們都有一種“家國情懷”;三是這些老人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道理還是深深懂的,當國家大難來臨時,他們敢於挺身而出,不計個人得失,有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由此看來,這些老人是社會的根基,是道德的標竿,是真善美的榜樣,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拒絶他們的愛心,簡單地拒之門外。
  不拒絶這些老人們的捐款,並非可以心安理得地“照單全收”。有個基層派出所的做法值得提倡,他們對於這些老人,尤其是貧苦老人,儘量婉拒,實在是盛情難卻的則先收下,然後考慮放進一種可撤銷信托基金裡,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可以收回,以備萬一老無所依,畢竟這些老人沒過幾天好日子,我們要為他們的晚年生活考慮。
  最近網上有一段李蘭娟院士的呼籲:“這次疫情過去以後,希望國家給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希望控制娛樂圈所謂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的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材。”這對於樹立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弘揚“真善美”,倡導正能量,是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所期盼的。因而,我還是要給老年人捐款點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