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0-02-21

四星串並聯全新構型 入軌精度提高一倍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西昌首飛取得突破

2020-02-21

  【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記者張泉、胡喆)2月20日5時0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採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將新技術試驗衛星C星、D星、E星、F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首次實施四星串並聯發射佈局、入軌精度提高近一倍、首次使用新型測發控一體化設備……這是長征二號丁火箭首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任務,任務團隊克服疫情帶來的挑戰,圓滿完成發射任務的同時,取得一系列技術突破。
  本次發射任務所搭載的四顆星來自不同衛星廠家,“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為確保“打得動”,又能“放得下”“放得穩”,本次發射首次實施了四星串並聯的發射佈局。
  “為了能放得下它們,我們前前後後和衛星方迭代了近20輪。”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5所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楊勇說。
  這一次的構型主要採用“兩艙串聯+上層並聯”四星串並聯方式,通過在整流罩和箭體之間增加一個過渡艙放置最重最大的一顆衛星,這不僅能保持該衛星處於一個較好的力學環境之中,還能減輕其餘衛星的構型壓力。
  根據衛星任務要求,本發火箭入軌精度指標提高了近一倍。“好比駕照考試,原先的要求是倒車入庫左右距離在10釐米以內,而今要求在5釐米以內。”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郝釧釧表示,指標提高近一倍,但任務難度增加的卻不止一倍。
  這是長征二號丁火箭首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任務,這意味著本次任務將要在前期做很多準備工作來確保快速適應新環境。
  中國運載火箭型號眾多,由於技術、管理以及歷史因素等原因,不同型號運載火箭的地面接口千差萬別,均各自配置獨立的測發控系統。在任務量激增和多發射場執行任務的情況下,通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新一代測發控系統研製迫在眉睫。
  長征二號丁研製團隊充分利用前期成果,並和長征四號團隊進行充分溝通,最終,設備規模由原來16個機櫃縮減為10個,軟件配置項目數由31項減少到15項,實現了90%的長征二號丁和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通用化率。從而,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成為老黃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