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  2020-04-22

詩的革進

蕉椰
2020-04-22

  我二零一零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詩選,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本正式標註「閃小詩」的個人詩集,多篇書序中有《深察人生.批判人性》一文出自「小詩磨坊」六行詩的倡導者林煥彰詩長,他在序中分享了推行「六行小詩」的寫作經歷。
  煥彰詩長推行「六行小詩」的想法,始於二零零三年元旦;當時他責編泰國與印尼《世界日報》的副刊,規劃改版而特設「刊頭詩365」的新欄目,公開徵求六行(含)以內小詩,率先從泰國、印尼推展;至二零零六年七月,在曼谷和泰華詩友嶺南人、曾心、博夫、今石、楊玲、苦覺、藍燄七位組成一個小詩會,成員限八位,寓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詩會取名「小詩磨坊」,要落實有計畫的推廣;希望進一步在亞洲各國家地區以同樣模式(即「七+一」)成立更多「小詩磨坊」;二零零八年後,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台灣已先後成立,足見已有不少詩友認同、有興趣參與創作六行(含)以內小詩。現在,看到菲華詩人王勇也以相同理念、創作了如此豐碩的小詩,並編成一本選集,即將出版,值得欣喜與慶賀。
  煥彰詩長在這篇序文中明確指出「小詩磨坊」是一個小詩會,即寫六行內小詩的組織。而我之所以在二零零九年就在菲華文壇率先推廣,乃是感覺小詩創作很適合菲華詩友在商餘、工作之餘用邊角時間創作,況且當年尚未流行智能手機,「小詩磨坊」這種六行內的小詩剛好可作為手機短訊發送。
  六行內的小詩其實已屬比小詩更精簡的微型詩範疇,可是若無字數規限,仍不能從小詩中區分出來,如果一行二十字,六行就一百二十字,依然不微小。與我內心探索的微詩還有差別,所以我的閃小詩才以五十字為上限,亦即七律之外為何還有五絕之分一樣,詩的長、中、小、微,字數的限定比行數更關鍵。閃小詩之後又有四行內的截句,留待另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