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起義領袖——林俊

  故鄉流傳著一句膾炙人口的俚語:吃飯林俊反,幹活繡孤鸞。比喻吃飯時如林俊造反爭先恐後般勇猛,幹活時卻像梨園戲中的千金小姐在繡房裏挑花刺繡那樣輕腳翕手。林俊何許人也?他字士孝,號萬清,1828年出生於永春五裏街埔頭,但與南安有著千絲萬縷關係。
  林俊的父親林捷雲是清道光元年恩科武舉人,李俊從小好武,精通十八般武藝,15歲時就滿腔豪情立志“大丈夫之養精蓄銳,正待他日有以用之,為我漢族雪恥立功……”24歲時受父命到省城參加武舉考試,卻被考官因私擯除,憤憤不平,後經一太平軍引薦,堅定了他從小立志反清的決心。從此在永春,德化,南安埔頭,爐內(現在的樂峰)等地聚眾起義,聲勢浩大,先後佔領閩(福建)浙(浙江)許多重要城鎮,驚動了清廷,調重兵鎮壓。1835年被逼退守湖內村土樓裏(現在的南安樂峰鎮),堅守廿多天,清兵撤退。
  1857年7月21日,林俊在順昌縣仁壽鄉仁壽僑遇難,年僅卅歲。據永春縣誌記載,義軍將其安葬順昌九龍山上,其餘部到1865年才被左宗棠消滅。林俊死後,後代幾乎被殺光,倖存者逃亡到順昌的富文、埔上、河垱、大布等地落戶,他們設立林俊神位,每年7月21日其忌日祭祀。這些後人中一部分遠渡南洋到東南亞一帶謀生,一部分到廣東順德,從此,永春的白鶴拳也隨之傳入廣東。林俊死後,清廷又想燒毀湖內土樓,鄉賢潘宗達帶領村民,使出金蟬脫殼之計,移居到八都山區,保存土樓至今。林俊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歷時12年,與天地會(洪門組織前身)共同形成了福建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反封建農民運動。
  1984年,南安縣人民政府在樂峰鎮湖內村的山坡上立了石碑,上書“林俊抗清土樓遺址”(現為南安市文物保護單位)。鄉親們有回老家,該去訪古探幽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