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十里揚州路

  本來是一場嚮往許久的旅行,不知從哪年煙花三月最美的時節開始策劃,卻陰差陽錯地撞到了這個秋初,又因為種種原因變成囫圇吞棗式的走馬觀花,但我依然覺得不虛此行。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樣的詩句,於我而言,揚州的詩意美景不可錯過,美食亦須品嚐,同時我更想拜謁那些徽州前人們留下的遺產。
  揚州是當年徽商活動的最重要地區,徽商從崛起到執商界牛耳、直至衰敗都與揚州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眾多的徽商僑寓揚州,經營鹽業和典業,獲得了巨額財富,購買了豪華園林,似乎有些樂不思蜀了,就定居在揚州,連自己的家鄉也懶得回去了。   
  依靠朱子桑梓之邦、“東南鄒魯”的文化滋養,徽州商人“雖隱於賈,暇輒流覽書史,與客縱談古今得失,即宿儒以為不及。”他們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作為自己立身行事的準則,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在具體的商業活動中躬行儒道,堅持商業道德。所以徽商的崛起是歷史偶然中的必然。
  下午四點,在東關街對面安排好住處,下樓過了國慶路便是歷史街區。古樸的街區裡人頭攢動,商戶吆喝得賣力,許多銀器店門口叮叮噹當的敲打聲也灌入耳膜,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因為沒有正式的用過中餐,當看到沿街鋪裡的藕粉湯圓、黃橋燒餅、豆花與揚八怪薑糖的,就有點走不動道的意思了,很想進去嘗一嘗,但我深深知道對於美食切忌操之過急,且當淺嚐輒止,以免將肚子填得飽飽的,後面望著更好吃的卻只能乾瞪眼。“炸臭豆腐乾嘍。”一個女子邊炸著臭豆腐乾邊吆喝著,看著那豐富地道的調料忍不住買了一份“吧唧吧唧”地在街上大嚼了起來。滿街不少賣揚州特產蜜三刀、金剛臍和京果粉的,老酒坊很多,賣一些米酒楊梅酒。沿街買了小半隻揚州老鵝,留待晚餐在特色店裡與水晶餚肉、蟹黃乾絲、揚州獅子頭,文思豆腐及揚州炒飯等等一起擺開,就是要一飽口福嘍。
  漆器與玉器是揚州的傳統特產,在東關街自然是少不了的,還有老字號四美醬園、源泰祥糖坊等等。而遍佈全國的謝馥春以香粉最為特色,但是有幾人知道這個中華老字號的化妝品品牌其實是源自揚州的呢?而它的創始人謝家的祖輩是徽州人,是清初年間從歙縣逃難來到了揚州的。謝宏業幼年起就在揚州的一家藏藥鋪裡做小夥計。至後來謝宏業取“謝馥春”為店名,“謝”為姓,漢語中有凋零衰敗之意,故加“馥春”二字,“馥”字意為馥郁芬芳,並與“復”字諧音,與“春”字相連,既寓回春之意青春永駐。這個在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博會大獎的百年品牌被譽為“中華第一妝”。
  揚州的園林多數與徽商有關,而這些徽商又多為鹽商。次日上午,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只遊覽了個園這座獨具風格又最負盛名的園林。它是清嘉慶、道光年間兩淮鹽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舊址上興建起來的。園中遍植翠竹,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葉形狀像一個“個”字,故名“個”園。個園以四季假山的堆疊精巧而著名。步入個園大門,便見湖石傍門,修竹繁茂,石筍參差,恰似“雨後春筍”破土而出,此為個園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與不似之間,與整個“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春”去“夏”來,繞過“宜雨軒”,眼前豁然開朗。在濃蔭環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現在面前,這便是“夏山”。過石橋,進石洞,轉過“鶴亭”,是座“一”字形長樓,循樓而去,“秋從夏雨聲中入”,長廊盡綳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黃山石堆疊而成,相傳為大畫家石濤傑作。步下秋山,過“透風漏月廳”迎面是一組由宣城白色石英石堆疊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獅似頑皮的孩子殘雪堆就”。山脈、山頂“終年積雪”。南面有一堵青磚圍牆,牆上開了四排共二十四個風洞,象徵著二十四節氣。 冬景又與春景連接,寓意四季輪迴周而複始。個園處處設計都是極為精緻又蘊含深意的,比如走在雲紋的石板上是“平步青雲”,又如“業書樓”邊藏著的石階寓意“書山有路勤為徑”等等。
  據記載徽商中有相當一部分兼具商人和文士的雙重身份的飽學之士、真才實學之人,如馬曰琯、江春、江昉、汪楫、汪懋麟等。他們喜好結交文入學士,結社吟詩,有的延致門下,長期留住。東關街“街南書屋”的祁門人馬曰琯、馬曰璐兄弟曾主持揚州詩壇數十年之久,是當時揚州詩文之會最興盛的場所之一。繼揚州二馬之後,江春、江昉兄弟,被時人稱為“二江先生”,也是雅好交結文人,招引人才賦詩作詞。
  固然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但也許只有“賈而好儒”的徽商才能更好地助力揚州八怪和“揚州學派”成為揚州文化在藝術和學術上的兩座巔峰。揚州八怪中的代表人物鄭燮,很早便得到了鹽商馬曰琯生活上的接濟,渡過了一生中最為拮据的時期。八怪之一的歙縣人汪土慎出身於貧寒人家,初到揚州時,無法立足,所幸的是同樣得到了馬曰琯、馬曰璐兄弟的熱情接待與支持。徽商熱愛藝術,不吝金錢,長期不懈樂此不疲,便帶動了一批好此道的徽商,使揚州八怪的作品被大量收藏,最終走向市場。而書畫市場的繁榮更是直接推動了畫家們的創作。揚州學派的形成和發展與徽州人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第二天的早餐是在綵衣街一家著名的餃麵店享用的。特意點了家喻戶曉的蟹黃灌湯包,包子裡面不僅有非常豐富的蟹香餡,而且還在裡面放入了很多的鮮湯使得蟹黃包子的口感層次有好幾種,它的皮都非常地薄,用一根吸管輕輕插入,慢慢地將湯汁吸入口中,是一種非常鮮美的嗅覺和味覺的雙重感受。再來一碗蝦仔餛飩,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