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難買兒時窮

  筆者是中正學院校友,關心母校,對有關新聞,莫不仔細閱讀。十一月華社新聞版有一則新聞:中正學院舉辦「感恩有你」隆重又溫馨的聚會。新聞很全面,深入,感人,不知出自哪位高手。內容是學校舉行一埸隆重聚會,目的有二:一是要向歷年提供獎助學金的團體和個人致謝;二是要受惠學生當面向資助者致謝。
  向資助者致謝,絕對應該,但要受惠者當面致謝就值得商榷了,因為會傷害受惠者的自尊心。三十餘年前校友會文教組就有資助校友升大學方案,由吳披星校友、黃鵬飛校友先後主持,金額起初八千(約當時學費半數),後一升再升;數目也許不大,但不可停斷,直至被資助者畢業。黃學長也曾提議開派對讓資助者和受惠者相識。筆者劇烈反對,認為不要讓受惠者有人情負擔。說實話,很多人也不懂感恩,畢業後連一張致謝卡片也沒有。但一位受惠者曾通過校友會轉來一張感謝函,差點令筆者鬧家庭革命。大女應受母親指示發問:「某某大學畢業了,你知道嗎?」筆者回答:「不知道,因為不認識她。」女兒追問:「那你為什麼資助她讀大學?」至此才知道感謝信函引起誤會。
  中國有一句至理名言:「千金難買兒時窮」。窮不是好東西,還要千金去買?原因是少時貧窮會激起上進心,有出人頭地意志。菲華大班陳永栽、吳奕輝、施至成等都出身微寒,靠著拚搏精神成為大富豪。中正八十大慶晚會有感人場面,許多當年靠助學金完成學業的校友,飲水思源,捐出千萬鉅款,這都是小時貧窮,年長後成功的例子。
  是晚傑出校友陳著遠捐了一億,他白手起家,知道金錢的重要,進而懂得怎樣把錢花出去收回最大的價值。出生豪門是幸運的,但不要因為錢太多而失去奮鬥精神,就如某些富二代被問錢從何來?惹笑回答:「從銀行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