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家風 傳承家訓

  泉州台商區張阪鎮孫易彬家風家訓館,列入泉州名人故居、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展示點、台商投資區不可移動文物,被授牌為泉州老區革命遺址、泉州第一批家風家訓館、台商投資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孫易彬故居家風家訓館是研究近現代華僑愛國奉獻史的重要載體,是重要的革命文物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家風、家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深深刻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家訓是源遠流長的家庭文化的主要內容。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與為人之道。家訓、家風除了有歷史性、社會性之外,還具有時代性。都是教人做人做事最基本的準則:尊老愛幼、勤勞樸實、誠實守信、懂得感恩。好的家訓、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家訓,是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一條家訓一種家規。因為傳承,伴隨了一代代人,也影響了一代代人。孫易彬故居的家訓富有內涵,健康向上,條理清晰,觀點鮮明。體現家庭教育中的主要思路。其家訓重點三字:孝、奮、忠。家訓家規的完善是家庭文化的進步,是立家的初心和力量,是為人處世的倫理道德。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革命傳統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一種綜合教育力量。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中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家風建設好,可以磨礪下一代人的意志,引領下一代人,寬以容人,嚴於律己,大踏步走向進步。
  傳承家訓,建設家風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激揚下一代奮鬥的源泉。特別在改革開放年代,對孩子教育至關重要。要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就必須從這兩點做起。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做為處事做人的標準,對孩子的培養教育不可怠慢疏忽。道德傳家,人文立訓。修身若水,低處尚能臻上善;立德如松,寒冬更可見高風。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的父輩是在槍林彈雨中打出紅色江山,我們這一代出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子女們長在開放改革的年代。孫輩們生在新世紀,長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年代。世代聚能量,人文繼傳承。雖然各代人成長的背景不同,際遇不同,但都懷揣初心,築夢前行。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良好家風家訓能潛移默化,自上而下代際傳承、啟迪、規範、教化一代又一代人。
  附注:孫易彬(1920-1988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張坂鎮崧山洋厝村人,是返回中國參加抗日戰爭的菲律濱華僑。
  1938年8月,孫易彬、李烈、許飛鵬、黃子英、戴碧軒、郭華忠、王精華7人,最大26歲(李烈),最小18歲(孫易彬),回到中國參加抗日戰爭,為菲律濱第三批歸國抗戰華僑。離開怡朗時,7人發表向僑胞告別書,不少僑胞到碼頭送行。到達香港後,廖承志親自安排,將他們與馬來西亞等地來的8名華僑青年合為一個大組,起名為菲馬華僑西北戰地服務團,到達延安。
  孫易彬勇敢善戰,參加平漢戰役、洛陽戰役、宛西戰役、開封戰役、淮海戰役等屢立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