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年青人站起來走出來

——泉州市青年作家協會換屆有感

  一股濃烈的青春氣息撲面而來……
  12月5日,筆者應邀出席泉州市青年作家協會換屆典禮。100多人呀,一個個青春煥發、朝氣蓬勃。很久不見這種場面了,令筆者自慚老朽,更深感年輕就是好、珍貴,難怪老作家王蒙要高喊“青春萬歲!”歸僑大詩人蔡其矯要吟詠:“少女萬歲!”
  泉州市青年作家協會成立於1992年,是共青團泉州市委員會屬下的一個社團,現有會員130多人,均是來自各行各業的青年作家。
  這樣的一支隊伍無疑是泉州市文化勁旅的後備軍。
  讓年青人站起來、走出來,早早地登上文化政治舞台,迅速成長 、成熟。經風雨才會見世面,這是世人所公認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不是處處都能讓人滿意的。不難時不時地聽到這樣的話:“太年輕,嫩了點,經驗不足,還要再鍛鍊……”
  想想“五四”時期,多少名作家、名教授,都是三十多歲的人呀!
  不論國民黨、共產黨,早期的那些將軍,二三十歲的,四十來歲的居多。
  為什麼時代快速進步了,反而要講究年齡、所謂的“資歷”?
  不說別的,在大陸的某些院校,在評職稱時竟“限制年齡”;某些地方某些社團,組織機構要年長的,顯示“老資格”,如一些藝術家協會一類的,老的還是佔大多數。
  如此,許多有才華的年青人被“壓”了下來,只能在底下默默地做事。
  如此,怎能最大最廣泛地發揮人的積極因素,發揮創造力?
  偉人毛主席早就說過:青年是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世界是你們的……
  長江後浪推前浪。新陳代謝,這是歷史的規律,誰也阻擋不了。有的所謂“老資格”,不學則退者,已跟不上時代潮流,卻“佔著茅坑不拉×”,實在可悲可笑。
  常言說:作家是靠著作品說話的。沒有作品,還來什麼“作家”?
  原泉州市文聯主席陳日升在這次換屆典禮上高度概括四個字:青年、作家。既是青年就要有朝氣,給人希望;作家就要出作品。
  此屆新當選的主席是唐文魁,菲華孝道學會泉州分會秘書長、《東南早報》總編室副主任。去年底他訪菲時就給菲華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年來他踏踏實實地工作,做好本職工作又積極熱心於社會活動。老一輩文化人稱他是“難得人才”,說他水到渠成、眾望所歸、當之無愧。他的新聞、文學作品甚豐,有多篇獲獎。即將出版的《菲華作家15人作品專輯》(道德文選第14集)中就選載他的一組佳作,菲華讀者不妨找來一讀。
  讓這樣的青年站起來、走出來,定有一番喜人的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