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該不該“封城”

  杜特地總統上週四宣佈:從3月15日起禁止首都地區與國內其他地區之間的海、陸、空交通往來。因應馬尼拉COVID-19疫情確診人數的不斷增加,採取必要的管制措施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為杜特地總統的果斷決策拍手叫好。
  當地輿論將杜特地總統切斷馬尼拉與外界30天的海陸空往來稱之為“封城”,其實,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封城”,只能夠得上“交通管制”。因為除了政府部門停擺、學校停課,其他諸如商場、餐飲店、輕軌城鐵等照常開門及營運。那些人員容易聚集的場所如果沒有關閉,疫情還是容易傳播。當然,實行“交通管制”有利於控制疫情四處擴散蔓延,還是可行的。
  話說回來,“中國模式”的“封城”也不是任何國家都可以複製或“照抄的作業”。真正嚴格的“封城”,是城裡的人出不來而城外的人又無法進入。中國的武漢“封城”,政府部門並沒有停擺,而是“下沉”到抗疫第一線,商場、餐飲店全部歇業,城市大眾交通工具停運,居民只能“宅家”防疫,不允許四處走動。社區管理採取“網格化”精准劃分,完全封閉式嚴厲管控,民生所需維持生存的日常糧油食品、生活必需品,由專人送到指定地點領取或送至家門。當然,這樣的“模式”在菲國顯然辦不到。
  毋庸置疑,杜特地總統的防疫情擴散的果斷措施還是積極的,是基於菲國的社會現狀而做出最大的努力。截至筆者寫稿止,菲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有142例了,將疫情消滅在萌芽之中,避免疫情擴散蔓延,做出相應的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及時有效的。
  本週一,杜特地總統又宣佈將原本大馬尼拉的“封城”擴大到整個呂宋島,此舉意味著“封島”,並提高社區隔離強度,要求人們“居家隔離”。杜特地總統的做法是正確的,居家隔離,減少人員流動,是防止疫情擴散,在人群中發生交叉感染最有效地防治辦法。
  筆者注意到,菲國在確診新增的COVID-19病患中,大多為“輸入型”病例,這個資訊告訴人們,切斷與外界的聯通,是防止“輸入型”病毒是當務之急。
  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政府贈送了2000個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測試劑盒及中國民間基金會贈送的1000個試劑盒,共3000個檢測盒應該是足夠用的。
  未雨綢繆,“防範於剛燃”,菲國的積極防疫措施是及時得當的,應該得到社會大眾的理解與配合。天佑菲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