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特首位難坐

  五月八日香港舉行特首選舉,李家超作為唯一候選人,以1416票當選為第六任特首,雖然未得1500全票,但棄權票不多,保全了面子。   
  李家超1957年出生於香港一個基層家庭,深知民間疾苦 ; 他於1977年加入香港警察,四十五年來穩步上升,終獲中央青睞,被認為“愛中愛港”。
  香港過去數年有“黑衣人”作亂,又有瘟疫肆虐,經濟大受打擊,社會不安定,幸好“國安法”及時通過,總算安定了局勢。香港人“硬脛”,自以為高人一等,有些人不肯打疫苗,深受“港毒(獨)”。國安法通過前,區議會反政府者,得百分之九十席位,反中反政府思想深入市民腦中,“黃屍”橫行無可奈何。
  國安法通過後有十四萬港人出走,移居英國等地,遭受歧視、謀生不易等苦楚。令人不禁想起1997年香港回歸前,不少港人結束生意,或辭高薪職位,賣掉樓房移民。結果他們蒙受重大損失,有的自願當“二等公民”,屈身做小職員,也有人回歸香港,重新打拚。
  香港和新加坡以前同是英國屬地,官僚背景相同,號稱“雙城”。新加坡有地理優勢,是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出口港和轉運中心 ; 還有一個出類拔萃的領袖李光耀,他大力發展本地工業,成為化工中心之一。香港以整個大陸為腹地,輕工業也發達,可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貨物直接由各地出口,輕工業也轉移內地,因為各種成本遠為低廉,還好香港外匯出入方便自由,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但是新加坡急起直追。
  香港的運氣似乎走到盡頭,疫情重創市面,樓價未見大落,股市則一落千丈。李家超接下的是爛攤子,面臨兩難,樓價落,討好沒樓市民,但也怕成為有樓者的“負資產”,銀行呆賬暴漲,拖倒整個經濟。李家超不是經濟學家,如何讓供樓者看到樓價逐年上升,笑顏逐開 ; 無樓者居者有其屋,且非房奴,也許他應向新加坡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