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口河岸,那些平凡的人

  【本報訊】(記者 范宗鼎)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赤口河(Chico River)蜿蜒233公里,流經高山省、加凌牙省和加牙淵省,是北呂宋的母親河加牙淵河最長的支流。她發源於中央山脈的山巒密林之間,為東面的平原帶來勃勃生機。
  2022年6月25日,記者所在的採訪團從北部大城株藝牙佬市(Tuguegarao)驅車向西行進,綠油油的稻田從路邊鋪展開去,一直延綿到天邊的遠山,牛羊在田間悠閒踱步,農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派田園牧歌的景象,仿若世外桃源。然而這人間天堂般的美景下卻隱藏著當地人深深的無奈——貧窮。
  缺乏機械化生產,沒有現代化灌溉技術,種種因素嚴重制約著當地農業發展,擁有大片肥沃土地的菲律賓直到現在還是大米進口國,今年在俄烏戰爭背景下糧食安全問題甚至一度成為國家的心腹大患。大米自給自足,這是一代又一代菲人的心願。
  靠天吃飯、挖井取水,這種原始的農業方式再也跟不上時代的節奏,該怎麼辦?

一位平凡的商務經理

  採訪團前往的目的地正是菲中兩國政府對這個問題給出的第一個答案——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竣工典禮當天在加凌牙省皮努普克市舉行。“讓赤口河水翻山越嶺,灌溉萬頃良田”,這美好的願望隨著菲中官員共同按下啟動按鈕變成了現實。
  “終於盼到這一刻,所有辛苦都值了。”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務經理張少卿如是說。
  2018年項目啟動之初,公司將“先遣隊”派到赤口河,張少卿就是其中之一。“那時候真的是一腳踏進山溝里,什麼都沒有啊”,這個幹練的河北漢子回憶道,“我來了得先把營地建起來,等根據地扎穩了,我就趕到馬尼拉處理商務上的問題。”
  跟他接觸不用太久就可以理解為何一家享有良好聲譽的中國大型公司要派他出國作開路先鋒。作為商務經理,他不僅平日要負責商業談判,遇到記者團來訪就連導遊地接的活兒都得一併“承包”。不管哪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保證穩妥,甚至力求完美。按照他自己的話就是“必須把每一個細節都考慮清楚”。
  就像所有其他菲中合作項目一樣,赤口河項目一開始也遭遇阻力,但菲中兩國領導人的戰略指引為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政府各級部門全力破除障礙,披荊斬棘為工程開路。
“神仙打架”打贏了,但落實合作項目“最後一里路”的是一群凡人。
  張少卿說:“公司以前在菲律賓承接過幾個項目,我們事先就把這裡的情況調查清楚,比如雨季會造成施工放緩,颱風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如何應對等等,這些都要打好提前量,最後再用我們的專業和技術提前完工、保證質量,在菲律賓灌溉署建立起信譽,人家才能放心把更大的工程交給咱們。這一次競爭也很激烈,十幾家公司來競標,最後咱們贏了。”
  寥寥數語,背後凝結著多少心血。2019年北呂宋大洪水,連株藝牙佬市的城區都淹了,甚至驚動了杜特地總統……赤口河泵站項目經歷了多少波折,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我們也遭遇路權糾紛、原住民不肯搬離祖地等問題,但大家及時妥善解決了。”張少卿的臉上還是那麼平靜,但有經驗的人都知道,上述任何一個問題解決不好都不可能有今天的竣工典禮。
  典禮上,杜特地總統通過視頻祝賀項目順利竣工,感謝中國政府給予的支持和幫助。張少卿背著包站在人群裡,一邊忙拍照一邊通過電話確認記者緊急返回馬尼拉的司機和車輛。安排完手中的事,他突然說了一句“今年春節我得盡量回國陪陪家人”。
  他在菲幹成了兩個項目,中呂宋還有一個項目等著。他經常一整年不能回一次家。

一位平凡的工程師

  李炫宇,三十歲出頭,一副大大咧咧的樣子,“我就是一干活的,我有啥好說的呀?”他是赤口河泵站的項目經理,2018年來菲,整個工程四年零一個月的辛苦他最清楚。
  作為“干活的”,李炫宇在施工高峰期率領一支四、五百人的隊伍,其中將近八成是菲律賓人。他在談到工作的時候不喜歡渲染自己的辛苦。
  記者去泵站的途中路過中方施工人員營地,整整齊齊的磚房,但房間內設施極其简单,家具極盡簡樸。所有工作人員都被曬成菲律賓人的膚色,連二十多歲的小姑娘都不例外。
  但李炫宇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自己砌的磚房,颱風來了都沒問題,以後留下來作為當地學校,我們還在營地自建了一個籃球場。”
  為方便施工,營地坐落在荒郊野外,距離株藝牙佬市往返車程兩個小時,但就是這兩個小時把他們隔絕在現代城市生活之外。
  “我們工期不是非常寬裕,應該先把本職工作幹好,要有紀律性。工人們平時一天至少上工八小時,有時候超過十二小時,下了工已經很疲倦,很少有心情和體力開夜車進城,等進了城商鋪也都關了。而且按照僱主給我們定的工期,我們其實沒有週六週日”。這些中方工人就這樣長期窩在簡陋的營地裡,一幹就是四年。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李炫宇不覺得苦,“您別說這裡條件艱苦,您還沒去非洲呢,至少這裡開一小時車就進城,我在非洲干工程的時候開十個小時車也未必能找到一個城市。”
  他很真實,真實到不會唱高調。赤口河項目是中菲兩國重點推動的基建工程和民生項目,只要往兩國友好合作的方向去聊就一定能聊出政治高度,但他偏偏說,“我也知道中菲合作和大建特建的意義,肯定要盡全力去做,也優化了很多方案。但我真正關注的是我們自己有沒有盡到責任。每個人都盡職盡責,大家把工程完成好,它的意義自然就出來了,這是水到渠成的事兒。如果一顆螺絲釘都擰不緊扎不實,那還說什麼呢。”
  然而不談菲中友誼“主旋律”的李炫宇卻用他自己的感受來表白這個他奉獻了四年青春的國家。
  “我走過幾個國家,菲律賓人的包容性是最好的;我喜歡這個國家,這裡的人給你一種親切感,讓你願意去付出,願意盡自己的一切努力。我們還想深耕菲律賓市場,積極爭取優質的項目,多幹一些能給百姓帶來切實利益的工程。”

一群平凡的菲人百姓

  竣工典禮上,主席台花團錦簇,台下貴賓雲集,一群當地老百姓在場地附近的小山包上找了個陰涼地兒看熱鬧,他們有的是農民,有的是項目的建築工人。
  記者也爬上小山包,攀談幾句就跟他們熱絡起來。
  “知道這項目值多少錢嗎?”記者問,一群人使勁搖頭。“7700萬美元!”他們聽到答案後有點蒙,7700萬美元是多少錢?
  現場維安的一名警察會算賬:“呦,4個B呀(指4個Billion,即40億比索)。”有的人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似乎還是不太明白4個B到底意味著什麼。
  “這個項目能灌溉8700公頃農田,以前每年只能產一季稻,現在能產兩季,你們的鄉親以後賺錢可就更多了。”記者然後隨口一說:“這個泵站至少能用30年。”
  他們聽罷用菲律賓方言交頭接耳一番,這次反應倒挺快,問道:“那30年以後可咋辦呀?”
  記者心裡笑,這還沒開始賺錢呢就瞎操心30年以後的事兒,“30年以後升級改造,給你們弄個更大的(泵站)。”
  多數菲律賓人很純樸,你說什麼他們都願意相信。臨別的時候他們都畢恭畢敬,微笑著說:“您是中國人吧?謝謝你們,歡迎常來作客,你們啥時候能再來?”
  他們不關心你是記者、工程師還是企業老闆,也不管Chinese這個詞可以代表中國人或者華人,這一刻,只要你是Chinese,咱就是朋友。
  記者後來向中工國際核實了赤口河泵站的使用壽命:設計壽命20年,如果保養良好,可以做到30年甚至更久。

一支平凡的舞蹈

  赤口河畔,菲律賓青年藝術家表演了一支“土風舞”,展現的是當地人民農耕的場景,這種舞蹈在菲律賓司空見慣。然而在六月的驕陽下,舞者們卻把這平凡的題材演繹得如火焰般熱烈,他們舞出了豐收的喜悅,舞出了對遠道而來的中國客人的感激之情,臉上那一抹燦爛的笑容則映襯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不知為何,這種盛情歡迎的場面讓我聯想起美國在菲律賓強大的影響力,許多菲律賓人只要提到“美國”這個詞就顯露出發自內心的尊重。如今中菲合作方興未艾,正給菲律賓人民帶來越來越多切實利益,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未來,中國會不會也在菲律賓大多數民眾心中享有同樣的地位?
  路還長,勢已起。中國駐菲使館公使銜參贊楊國良在株藝牙佬市碰到記者團時,除寒暄外只說了一句話:“以後咱們還會有很多項目,到時請多多幫忙。”
有這句話足矣,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