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奧妙

  漢字,又稱中文字、華文字,為記錄漢語而發明的語素文字,受到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為世界唯一仍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也是獨有的指示會意文字體系。
  語素或詞素,又稱形態素、義基,可定義為語言中最小的有意義單位,或者說語言中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這種定義在漢語中最為常見;也可定義為語言中最小的有意義或語法功能的單位。
  有人把中文字的語素說得很奧妙:“靜”中藏了一個“爭”字,不爭則靜。“隱”中藏了一個“急”字,不急則隱。“忙”中藏了一個“亡”字,不忙則定。“忍”中藏了一個“刀”字,能忍則安。
  漢字的奧妙,更體現在它自身所具有的鮮明特點。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它的字形與它所記錄的詞的意義緊密相關。尤其是早期的甲骨文,一個字往往就是一幅圖畫,讓人望文知義,例如:“人”就像則立的人形, “鳥”就像鳥雀的樣子。
  更奧妙的是把中文字拆字,有人說做人如同拆字:“今”天努力一“點”,明天才有資格指揮別人,這個字是“令”。一旦被人看穿,“馬”上就會被人看“扁”,這個字是“騙”。正“直”是它的立足“點”,這個字是“真”。平時“少”出“力”,到頭來必然差人一等,這個字是“劣”。意味著他“人”是你身體的另一半,這個字是“伴”。站得“直”,“人”的身份才高,這個字是“值”。人生的每一次提升,都是自“己”“走”出來,這個字是“起”。欠了別人的就要償還,這是做“人”的“責”任,這個字是“債”。做什麼事,不能光用“口”講,還要致“力”於行動,這個字是“加”。這種拆字的奧妙還有很多說法。
  華文教育在這裡已有過百年的歷史,看看小學生在書寫漢字,簡直是在“拆”字,一個字寫得沒有“親密”,好像在“隔離”。相信華文教育在不久也將寫在菲華史冊裡,成為一個句號。不過,仍然有一些所謂教育家還在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