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走塑」浪潮

  週一讀到《文匯報》的一篇社評,得知香港「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產品,今日起實施,標誌著香港在環保領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想起也有則本地新聞,計順市政府推出了一個 12 英尺高的藝術裝置,重申其對抗塑膠汙染的承諾。
  該市政廳大樓大廳的展覽被稱為「變革浪潮」,由塑膠吸管和其他一次性塑膠製成,包括袋子、餐具和容器。該藝術裝置的設計類似於兩股相互撞擊的波浪,深色第一波代表高碳排放和環境汙染的狀態,淺色的象徵著邁向無塑膠的進步。
  計順市政府稍早實施了一項法令,禁止飯店、餐廳和快餐連鎖店為堂食顧客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市長Joy Belmonte說:「變革浪潮代表了我們對抗塑料汙染以及在 2050 年實現氣候彈性和碳中和的堅定決心。」「這是一個視覺提醒,提醒我們迫切需要採取集體行動來應對環境退化。」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發展部門負責人Andrea Villaroman說:「藝術具有點燃變革的力量。 我們希望這次展覽能激勵每個人,而不僅僅是QC公民,為更綠色的未來採取緊急行動。」
  原來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有本地主流媒體呼籲《拯救地球》,提及自 1970 年紐約市的大規模抗議活動發起地球日,半個多世紀以來,保護地球的努力取得了進展,但挑戰不斷演變和堆積。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重點是爭取在 2049 年將塑膠產量減少 60%,並批准《聯合國全球塑膠條約》。塑膠運動最好伴隨著同樣積極的努力來促進適當的廢棄物處理。 所有類型的廢物,不僅僅是塑料,最終都會汙染海洋和社區。垃圾堵塞的排水系統會導致洪水,汙染且會危及糧食供應。
  或如香港媒體所說,由於塑膠產品在市面上應用廣泛,推行「走塑」需要充分理解相 關業界尤其是中小企的難處,盡量減少對消費者帶來的不便。「走塑」無疑會稍為增加商家的經營成本,部份可能會轉嫁消費者身上。塑膠難以分解,可在自然環境中殘留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破碎後會成為微塑膠,進入食物鏈,對環境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深遠影響。近年來,國際科學研究報告指出,微塑膠已經進入人類的血液內,這進一步凸顯了「走塑」的緊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