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主動權不在旁人 在兩岸自身

  日前結束的“習馬二會”中,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發表了以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為核心發展兩岸關係的講話,這一講話意涵深遠。
  其一,顯示中華文化高度的凝聚力、生命力、智慧、韌性。
  習近平此番講話的立意是以5000年文化為基礎,從“共同文化、共同歷史、共同責任”的視角,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出發,表達出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期盼。其意義在於,在當前充滿風險與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指出兩岸中國人由於有共同的歷史文化根基,因而有能力、有條件,掌握自己國家的命運。
  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綿延不斷,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以及高度的智慧和堅忍不拔的品格所決定的。如習近平提到的,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展示了中華民族國土不能被分裂、國家需要穩定、民族需要團結、文明不可被切斷的共同信念,深刻而含蓄。
  其二,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動權把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同為炎黃子孫,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要勇於歷史擔當,對子孫後代負責、經得起歷史檢驗。
  這次“習馬會”是繼2015年新加坡會面後,時隔9年,兩人再次會面。這次馬英九是以民間身份到訪大陸。身份雖然變了,但同為中國人,追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初衷,依然不變。從這個角度看,習近平所說的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同為炎黃子孫,強調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就是強調傳承“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中華文化理念,表達要有歷史擔當,要對子孫後代負責的心聲。“習馬會”正是這樣的相互呼應。
  另一方面,此次馬英九大陸行,是在兩岸關係處於困難時刻,頂著島內“台獨”勢力的壓力,得以實現的。此行冠名為“和平之旅”,這一定位體現出台灣民眾期待兩岸緊張局勢緩步下降的心態。習近平也在講話中,向兩岸各界和國際社會展現了大陸將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前景的善意和誠意。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和為貴”,此番對兩岸關係走向和平的表述,注重歷史淵源,不含意識形態化,不含政治化(包括沒有提“一國兩制”),其意義在於突出兩岸親情,兩岸一家。
  其三,兩岸歷史連接不能割斷。
  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出了“四個堅定”的重大政策主張。著眼點在於強調“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強調中國的歷史連接,不能割斷。
  對這段重要論述,有台灣專家誤讀為:今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可以替代“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這種說法否定了“九二共識”這一兩岸的共同基礎,違背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這一基本事實,應“去偽存真”。
  習近平還強調,兩岸同胞要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守護中華民族的共同家園,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筆者認為,中國近現代史,中華民族的憂患意識提醒我們,有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命運所繫。習近平強調“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就是強調堅持“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強調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反對外來勢力的干涉。現實中,這也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二者不可割裂。
  包括台灣青年在內的兩岸青年,應以胸懷天下為己任,把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命運結合起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提出,希望兩岸青年互學互鑑、相依相伴、同心同行,跑好歷史的接力棒,為實現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其四,今天的兩岸關係正在按照其內在邏輯發展。
  這可從兩個層次理解。一是認識到當前的世界,更加對立與割裂,中國人更加需要運用智慧,做出正確的選擇,採取果斷的行動。對於兩岸而言,基於智慧和判斷,努力建立更加深厚的連接,加深相互的瞭解,共同發展,是最好的選項。
  二是指世界上還有反華勢力,島內還有分裂勢力。他們內外勾結,千方百計要在台海掀起波瀾,要阻攔中華民族的興盛和繁榮。
  從近期局勢變化看,兩岸交流的窗口將繼續打開。從長遠看,外來干涉勢力和“台獨”分裂勢力,阻擋不了兩岸關係發展。但也要警惕,“台獨”分裂勢力絕不願意看到兩岸關係有任何緩和的機會。要警惕他們為了自身的“台獨”利益,走上非理性道路的可能,甚至“出險牌”破壞兩岸關係。這需要兩岸發揮中華文化中的“防患於未然”來共同應對。(作者為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