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兵分四路提﹁釋憲﹂立法機構議事紛爭難平息

  【香港中通社電】台灣議事改革覆議案遭立法機構否決後,當局領導人賴清德帶領下,執政的民進黨無視在野黨反對,兵分四路提請“釋憲”,盼藉“大法官”之手將議事改革法案送回立法機構。顯然綠營對“釋憲”充滿信心,但藍白也不會坐以待斃,朝野對立下的政治惡鬥難以平息。
  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聯手提出議事改革法案,歷經冗長議事程序與民進黨場內鬧事、場外施壓,5月底在立法機構三讀通過。民進黨掌控的行政機構隨即提起覆議案,在6月21日表決中因藍白立委席次優勢被否決。
  議事改革法案依程序送交賴清德辦公室,早已做好準備的賴清德24日一面公佈法案,一面向就法案聲請“釋憲”以及暫時處分。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行政院”、“監察院”相繼表態,都將就議事改革法案聲請“釋憲”。賦予立法機構調查、聽證權,設立“藐視議會罪”,藍白所提的法案內容與民進黨過去政見相近,綠營此次兵分四路,要以“違憲”阻擋改革法案,引發藍白強烈反彈。
  國民黨批評,民進黨“四箭齊發”一起聲請“釋憲”,但在議事改革法案討論過程中,真正“毀憲亂政”的是民進黨自己;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質疑,民進黨的舉動是否意味著,即便立法機構通過修法,只要與賴清德抵觸就是“無效”。
  由賴清德領銜,民進黨高調打響的這場“釋憲”戰,顯然與在議事場內同藍白進行劣勢表決不同。決定法案是否“違憲”的15名大法官,全數為當局前領導人蔡英文任命,綠營很有信心,這批“綠友友”大法官將做出有利於民進黨的判決。
  依照台灣相關法律,議事改革法案若遭“憲法法庭”宣告“違憲”,立法機構作為權責機關,必須重新修改相關法令。也就是說,議事改革將再一次回到立法機構,憤怒的藍白陣營必然不會示弱,“違憲”判決並不代表著議事改革紛爭落幕,反而意味著朝野衝突進入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