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巷無楊戩

林炳輝

  故鄉東街臨東門有一條南北走向的「二郎巷」。許多人都以為巷是因有二郎神楊戩而得名。
  二郎神楊戩,《西遊記》、《寶蓮燈》中的神人,有隻挺厲害的「吼天犬」。但遍找二郎巷,雖有二郎廟,供奉的卻不是他,而是治水英雄李二郎。
  李二郎是眾所周知的治水英雄李冰的次子。
  李冰建造都江堰、修水利,李二郎積極幫助父親鑿山穿江,平息水患,老百姓十分感念二郎的功勞,在四川灌口建造二郎廟紀念。
  二郎廟遠在四川,為何泉州也供奉李二郎?

  原來,在明朝晚期,泉州有位吳姓在四川做縣令,年老返鄉後,見泉州也經常發大水,便將四川灌口二郎神迎來泉州,在泉州建二郎廟,以求二郎神保佑泉州百姓不再遭受水患。廟宇所在地的一條巷因而也得名二郎巷。
  二郎廟在泉州二郎巷後街三十七號處。有意思的是廟門上雖寫著「二郎古地」,但走進廟中大殿上懸掛的卻是「同慶庵」寺名,內供有二郎神又有觀音佛祖。
  原來,早在民國初年在拆除舊東門城時,根據百姓的要求利用拆城的舊材料,再加上捐款重建二郎廟,由鄉賢余文烈牽頭。不知什麼原因,余先生把二郎廟建在巷內同慶庵的前面,成了前是二郎廟,後是觀音菩薩。請神同祀了。
  可稱是「同慶」哩!泉州早就有「宗教博物館」的美稱,各宗教共存並列。泉州清源山上有三教合一摩崖石刻,更有遍佈在古城各處的佛、道、儒、清真甚至世界獨存的摩爾教種種勝蹟。
  二郎巷內的二郎神李二郎,更說明凡是能為人民謀福祉的實實在在的人,也能成神,永遠為人們所紀念、供奉。
  泉州有許多寺廟,供奉的是大寫的「人」。香火不衰的關帝廟,供奉的是忠、義的關雲長(現在有多少人還講「義」呢?)花橋宮供奉的是治病救人的吳本;西門奉聖宮供奉的是剛正不阿的琴師……
  故鄉有太多太多的「人神」呀!